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今天的主題是
國家層面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富強
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個概念范疇,意義重要。中國自古就有豐富的富強思想,關于民富為先還是國富為先是思想分歧的焦點,近代中國也一直在探索國家富強的道路。馬列經典作家和黨的多代領導核心都對富強有深刻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活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富強和人民富強是辯證統一的,富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義和內在要求。
富強,就是富足而強盛。中國古代就有豐富的“富強”思想。管仲在《管子 形勢解》中說過:“主之所以為功者,富強也。故國富兵強,則諸侯服其政,臨敵畏其威。”
中國古代關于富強的爭論與實踐,不僅構成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方面,而且對今天中國的追求“富強”具有豐富的啟示。
民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主是為民做主,堅持的是民本政治。《說文解字》中對民的解釋是,“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有母繁育之意,意為眾多之數。三國《廣雅》解釋說,“民”與“氓”相對,即土著居民。總而言之,民就是普通百姓。“主”,甲骨文字形如點燃的火把,《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燈中火主也”。燈中火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引申為能夠指明方向的人。
19世紀末,現代民主政治理念傳入中國,民權思想受到了當時有識之士的重視。當前,我國的民主理念,既體現中國傳統的民本意識,也吸收西方的民權思想,包含有三層含義:一是從所有權意義上說,民主意味著人民做主,即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二是從利益層面來說,民主指為人民做主,要發展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從國家治理意義來說,民主是指人民治理國家的政治機制。
文明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
文明,一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它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生,并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的。在人類文明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曾產生過與之相適應的文明。二是專指文明行為,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各種紀律,講究禮貌,講究衛生等,這些都是精神文明的表現。
和諧
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和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
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集中反映了人們面對和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四對關系”時的主張、態度和取向。維系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就要確立誠信、平等、友愛、互助、包容等思想和觀念;維系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就要確立集體主義、遵紀守法、遵守公德、維護秩序等思想和觀念;維系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就要確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文明消費、節約資源等思想和觀念;維系人與自身身心之間的和諧關系,就要確立精神健康、心理衛生、心態平和等思想和觀念。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是我們共同的愿望,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只有每個公民都確立和諧價值理念,成為“和諧因子”,整個社會才能演奏一曲最強和諧之音;只有每個中國人都奮發圖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